5月15日下午,由中國科學技術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研究院科研組織管理辦公室主辦的“科技期刊與智庫成果傳播”座談交流會,在科技部節(jié)能樓召開。戰(zhàn)略院二級研究員武夷山出席并講話。院辦《科技中國》雜志主編張九慶介紹雜志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情況,副主編李浩介紹雜志的經營思路。
座談交流會上,來自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、科學技術部科技人才交流開發(fā)服務中心、國家遙感中心、中國生物技術發(fā)展中心、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、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(fā)展中心、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、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、中國工程院、北大科技園等13位與會嘉賓圍繞“科技期刊傳播智庫成果,講好中國創(chuàng)新故事”的主題就《科技中國》的定位、辦刊目標、讀者用戶、稿源、主題策劃、新媒體傳播力、出版發(fā)行等方面深入交流。
與會嘉賓交流時認為,科技期刊是連接智庫建設和學術研究的重要平臺,是傳播智庫研究成果的關鍵載體。《科技中國》作為科技期刊之一,肯定要服務于國家戰(zhàn)略,服務于創(chuàng)新驅動發(fā)展戰(zhàn)略、科技強國建設,貢獻中國的智慧,提出中國方案,講好中國科技創(chuàng)新故事。從傳播智庫成果來說,根據不同時期的熱點,結合全球智庫的研究成果,去深度解讀,然后再用信息可視化等方式表達出來,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。
與會嘉賓交流時指出,科技期刊可以作為一個傳播智庫成果的載體,也可以成為一個智庫??萍计诳陌l(fā)展要注重提升品牌影響力,探索錯位、差異化發(fā)展路徑??萍计诳乐埂捌骄昧Α保疵恳黄恼露加昧撕艽罅?,都很精彩,看不出來哪一篇最精彩,哪一篇最能給廣大讀者留下深刻印象;針對當前科技創(chuàng)新領域中最熱點、焦點和難點問題,要突出重點,策劃如人工智能、中國制造2025、健康中國等封面主題;一定要注重線上和線下互動,通過紙刊向網絡版、手機版的知識服務平臺延伸,建立期刊完善的深度服務體系,通過新媒體自身功能實現新的盈利增長點。
武夷山研究員最后強調,專家資源是辦刊依托的重要資源。鑒于專家時間寶貴,可采取專家講座、專家座談會、專家筆談等新形式獲取到優(yōu)質內容。
地址:中國 北京市海淀區(qū)玉淵潭南路8號 郵編(ZIP):100038
電話(Tel):86-10-58884543 咨詢:webmaster@casted.org.cn 新聞與信息:xxxz@casted.org.cn
版權所有 中國科學技術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研究院 備案號/經營許可證備號:京ICP備10036465號-11
技術支持:中研網